吸烟有害健康。本站含有烟草内容,18岁以下人士请勿光顾。

国家局网站

像雷锋那样做人——记贵州中烟遵义卷烟厂职工卓先顺

发布时间:2013-08-15 来源:皇冠入口(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王青超 林海/文图(《东方烟草报》、遵义卷烟厂) 点击次数: 打印 字号:

 

图为卓先顺与留守儿童共度端午佳节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坚持几十年做好事难。贵州中烟遵义卷烟厂职工卓先顺今年51岁,已经坚持做好事24年。

    一个人坚持做好事难,带领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做好事更难。卓先顺不仅带领越来越多的人做好事,还将大家聚集到一起,成立了遵义市首家义工协会。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听说卓先顺、认识卓先顺、熟悉卓先顺。对于他的坚持,有人夸他是“英雄”,加入他的队伍;有人说他是“傻子”,茶余饭后咀嚼他的故事。但没有人说他是作秀,数十年的执著,作秀的人不会坚持下来。

    “我只是烟草行业的一名普通员工,我只是做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卓先顺说。朴素的话语中透露出烟草人的低调务实。也由此,他被称为“像雷锋那样的烟草好人”。

    去年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遵义调研期间,与卓先顺亲切交谈,勉励他和志愿者们再接再厉,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义工精神传播交流开去,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让群众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帮助。


少时坎坷路 一生感恩心

     2011年8月18日,遵义市的气温达到38℃,让过惯了“凉夏”的遵义人很不适应。在老城区红军街,今年刚考上大学的董云淑(化名)正在烈日下发广告宣传单。发一天广告宣传单能赚到40元,一个星期的收入就是董云淑一个月的生活费。

    “本来,她都快要放弃学业了,打算从此自己赚钱养活我们娘俩。”董云淑的母亲告诉记者,好强的云淑一直想独自扛起生活的重担,是卓先顺的几次造访打消了她的这个念头。

    董云淑的家庭困难情况最早是社区工作人员转述给卓先顺的。随后,卓先顺多次去她家了解情况。“云淑的困难让我再一次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我不能不帮。”卓先顺说。最终,他通过多次与共青团遵义市委等部门沟通,为董云淑筹到了学费。

    在卓先顺心里,有一段关于贫穷的灰色记忆。6岁那年,父母离异,生活越发困顿;10岁时,最亲爱的大哥因病去世。“小时候家里穷,有一年,是两个小伙伴用平时攒的零花钱帮我交了3元钱的学费。”

    在医院陪护哥哥的那段时间,卓先顺的班主任多次组织全班同学去医院看望他们。“当时同学们为我和哥哥带去了礼物,还表演了文艺节目,鼓励我们要‘做勇敢的男子汉’,战胜困难。”现在,卓先顺依然忘不了灰色童年里的那抹暖阳。

    点点滴滴积攒在心里,为卓先顺后来热心公益事业埋下了伏笔。1982年,21岁的卓先顺进入遵义卷烟厂,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而感恩种子也在他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2011年暑假期间,通过卓先顺的积极奔走而得到救助的贫困学生不止董云淑一人。据《遵义晚报》记者冷泽学统计,在过去的23年里,卓先顺直接救助的贫困学生就有60名之多,累计为他们提供学费、生活费等达30余万元。

    兰亚飞是卓先顺在贵州中烟营销中心遵义调拨站工作期间的同事,对当时卓先顺捐助贫困学生的事情“知道一些”。“他那时资助过很多遵义二中的贫困学生,每月从工资里拿出300块钱给他们送去。有好几次他太忙走不开,都是我去送的。”兰亚飞回忆道。

    这其中,有一名叫王莹的学生,她管卓先顺叫“卓爸爸”,去年考取了天津大学。进入大学后,王莹就不再接受“卓爸爸”的资助了,她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不仅自己养活了自己,还经常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记者见到了在共青团遵义市委实习的王莹。“卓爸爸做的绝不仅仅是资助我们几百块钱那么简单,他让我们看到了阳光,重拾了对生活的希望。”

    冷泽学介绍,2008年以前,卓先顺从不接受采访。她从共青团遵义市委等部门了解到卓先顺的事迹后,曾多次提出对他进行采访,均被拒绝。此后,冷泽学一直“追”了卓先顺两年。可是,后来,事情却发生了逆转。


要做一棵树 聚集一片林

    事情发生逆转的原因是卓先顺遇到了冯计。如今,网络上有对冯计较为具体的介绍:

    2005年4月,得知西部许多贫困学生和失学儿童艰苦求学的事情后,冯计开始了自己的助学之路。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发起了大学生起航助学行动、捐衣助学活动、烛光助教计划等多项公益活动,筹资修建了贵州省正安县小雅镇梅子坝小学等多所爱心学校。2009年,冯计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08年夏天,卓先顺从报纸上读到冯计的事迹,并被深深感动了。当时,冯计已经被诊断为鼻咽癌住进了医院。卓先顺以遵义市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冯计的病床前。    

    “那是一次难忘的陪护,更是一生难忘的心灵之旅,对我的改变很大。”卓先顺说,他认真听了冯计的讲述后,重新思考了慈善的意义,更加懂得了应该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对待生活。同时,他还从冯计手中接过了装有428份贫困学生资料的大箱子。

    “也是那段时间,卓先顺开始接受采访了。”冷泽学回忆道。

    “因为我决定要做一些事情了。而仅靠我一个人很难做得成,必须通过媒体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卓先顺觉得,自己从冯计手中接过来的,不仅是428份资料,更是428个家庭的殷切期望和冯计未尽的事业。

    卓先顺说:“对于需要氧气的大自然来说,一棵草的作用不如一棵树,一棵树的作用不如一片林。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会做点助人为乐的小事情,就像一棵平凡无名的小草一样。”

    “冯计走后,我决定做一棵大树,要聚集一片林。”从此,他开始了“低调做人、潜心扬善”的新征途,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去。“我相信德不孤,必有邻。”他说道。

    媒体的推动起到了良好效果,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联系卓先顺,他所掌握的贫困学生一一得到救助。“这时,我才真正发现,原来我早已置身‘森林’之中。”卓先顺说,这是他以前不曾想到的。

    “遵义市红鸽子助学协会”便是其中之一,它依托遵义四中85届高中同学会,向困难学生提供援助。“爱心遵义QQ群”也是其中一个,该群主要是依靠成员的力量,发现和救助贫困学生……

    在遵义卷烟厂,这样的“大树”同样很多。卓先顺的同事、遵义卷烟厂运输科职工瞿勇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利用休假第一时间将筹集到的救灾物资送到了四川;遵义卷烟厂二车间长期帮扶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的扇子林小学;遵义卷烟厂厂领导也加入了“遵义市红鸽子助学协会”……

    “做慈善,我既有大环境,又有小氛围。”卓先顺介绍,他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大树聚集成林。

    2010年7月,“爱心遵义QQ群”通报了遵义市鸭溪镇堰坎村一对贫困兄妹的情况后,卓先顺与“爱心遵义QQ群”群主吴文容等人进行了实地走访。随后,他们发起了对“鸭溪兄妹”的救助,很多人加入此次活动中。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在多次救助行动中,卓先顺都扮演了“探路者”、“召集人”的角色。一方面,通过实地走访,详细了解情况,另一方面,把这个信息传达给有施救愿望的集体或个人,然后促成救助。

    卓先顺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我们虽然有捐助的想法,但一般很少有时间去调查、去挑选。”经营母婴用品的黄飞虽然生意很忙,但一直挤时间参加公益活动,“调查和挑选的任务落到了老卓身上,我们信任他。”“卓先顺牵线搭桥、聚树成林,意义重大。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相互配合后救助效果才更好。”吴文容说。


余生志在此 愿做铺路人

    在遵义市红军街街口不远处,有一座“微笑小屋”。它是共青团遵义市委着力打造的集图书室、学习室、娱乐室、心理咨询室、医务室、爱心捐赠室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室。卓先顺和遵义市的志愿者们是这里的常客。

    2011年8月,围绕遵义市交通要道道路柔化改造工程,共青团遵义市委组织了“走上街头慰问交警活动”。“在老卓的帮助下,我们联系到了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大家走上街头,慰问交警,向行人介绍道路柔化改造后对提高行车安全性的意义,取得了良好效果。”“微笑小屋”负责人之一唐捷说。

    如今,除了积极捐资助学,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也已由卓先顺的一种爱好成为他的一种优势。“只要老卓发通知,我们一定会积极响应。”曾经跟着卓先顺在汶川地震后运送过伤员到遵义救治的遵义卷烟厂职工黄书恒说。

    “卓先顺就是遵义市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的一面旗帜。”遵义市红十字会秘书长赵平介绍道,2008年12月,卓先顺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中国红十字会志愿者之星”荣誉称号。2010年,他又获得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这不是什么优势,而是一种责任。”卓先顺说。为了更好地肩负起这种责任,卓先顺需要搭建一个载体,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慈善和公益活动。“也就是铺一条顺畅的路,一条让贫弱者看到希望,让善心人畅行无阻的路。我将它作为余生的事业。”

    他的决定起初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他年轻时出过车祸,受过重伤,在家里休养了一年,现在还有后遗症;后来又长期驻外,落下了胃病,现在也没完全康复。”卓先顺的家人告诉记者,“作为爱好,我们不反对;作为事业,我们很难承受。”

    在家人不是完全理解支持的情况下,卓先顺的慈善“事业”却得到了来自企业的大力支持,遵义卷烟厂通过内部刊物、“文化故事大讲堂”活动等形式,宣传报道他的善举,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职工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去看待这件事情,社会需要卓先顺这样的人,企业理应大力支持。”厂长余文介绍。

    “家人不理解,我有思想准备,可以逐步去改变他们的看法。单位的支持增添了我的信心。”卓先顺介绍,单位的支持传递出的是一个信号,证明自己的做法是得到大家认可的,这为他做好自己的这份“事业”增添了信心。

    同时,卓先顺和志愿者们更加明确了方向:要建立一个义工协会,通过这个平台和载体,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公益事业。共青团遵义市委表示,愿意做义工协会的主管单位,并给予了卓先顺多方面的指导。“现在有很多小的具有青年志愿者组织性质的团体,我们有必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并组织大家集中力量把好事做实。”共青团遵义市委书记杨堃说。

    在共青团遵义市委的有力支持下,遵义市首家义工协会很快正式成立了。此时,卓先顺的家人也由最初的不理解转变为“有原则地支持”。“老卓就是个这么执著的人,能有什么办法?”卓先顺的妻子说道。

    以义工协会为载体,卓先顺的“事业”发展迅速:在救助困难学生方面,千百条求助信息汇聚到协会,经过协会核实后,信息重新发布;同时,千百条援助信息也汇聚到协会,由协会帮助“好心人”找到受援对象,建立援助关系。在公益活动方面,义工协会则是组织者、参与者,组织义工参与红十字会、共青团等发起的公益活动,让越来越多希望成为义工和已经成为义工的人,“知道该找谁,知道该做些什么,知道怎么做”。

    “其实,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卓先顺说。看着卓先顺洋溢着温暖笑容的脸,记者忽然觉得,仅用一个“烟草好人”的称谓去定义卓先顺,已经太狭义了。“不狭义,我本来就是烟草人,说我是‘烟草好人’,是对我的最高评价。”卓先顺笑着说道。

X